网站首页 > 包装设计> 文章内容

龙利得8人车间设计年产值可达5亿

※发布时间:2018-10-26 19:25:1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导语:目前瓦楞包装企业数量众多但良莠不齐,行业门槛不够高,加之近年来原材料上涨、中美贸易战、社保、终端需求波动等各方面影响,纸箱企业越发觉得步履维艰。在这种大背景下,智能工厂、两化融合、工业4.0这些词对行业来说早已不陌生,但真正落地到企业本身并成实际的竞争力和企业效益的实际案例却十分稀缺。

  近日,纸箱微视界记者带着对智能工厂的诸多疑问,独家采访了作为智能工厂典型案例为所关注的龙利得股份董事长徐龙平,揭开其企业独特的发展之道。

  初见徐总,便给人一种低调沉稳的感觉,但作为一位在纸箱行业奋斗了20余年的老前辈,谈及当下的行业现状,他又变得侃侃而谈。一个行业的发展必然紧跟时代步伐,比起当下其他纸箱企业关心的订单不足、人员成本增加等问题,徐龙平似乎看的更深更远。他说从业20余年,行业真正面临的问题到如今依旧没有太大改善,打造奉贤智慧工厂只是为了我们纸箱行业人争一口气。

  “我刚开始进入行业的时候,奉贤区的纸箱厂有上百家,但真正能够做高端纸箱的,其实并不多。”徐龙平认为,纸箱生产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高的环节其实是在后端纸箱成型部分,它涉及到抗压、耐破、成型架构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国内在设备技术这块与国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一些行业前沿成熟稳定的技术。

  设备技术可以靠进口解决,但行业只能靠自己挣。市场普遍认为纸箱产品门槛低,真正能做到标准化产品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三万元和三个亿都能投资一个纸箱厂,这也导致终端用户认为,反正纸箱就是一个辅助材料,既然谁都可以做,自然就缺少谈价格的资本,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两头受气。这种,不仅仅存在于用户,、金融机构,徐龙平碰到被的情况太多。

  “我们的行业企业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与尊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年轻人才不愿来。行业给人印象低端,大学生毕业以后有谁愿意进入印刷企业工作?甚至到现在,车间里还是以农民工为主,那企业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还怎么提高?”徐总以龙利得为例,2000年开始公司就引入中专生、大专生、大学生,但成功率非常低。

  从设备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到人才、整个社会对行业的都制约了瓦楞包装行业的发展。“其实我们这个行业的体量非常大,应该把它做好”,或许正是抱着这种,龙利得的智能工厂跟着应运而生。

  2006年2月,龙利得包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立,成立之初便旨在打造一家集各类纸包装容器设计、研发、生产智造、技术服务、销售及精细化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专业企业。随着智能设备互联、工业大数据和智能软件等先进技术的运用,2010年4月龙利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安徽滁州工厂),作为一个上海人,怀揣4亿跑到外地建厂,很多人都对他的决定感到不解。

  事明,徐龙平的超前是正确的,安徽工厂了龙利得智能操作运行轨道。他们不设置车间主任,生产流程设计完全欧化。从原纸进厂到产品出货,均由ERP及生管控制,实行系统控制。每次产品规格换单,时间只需0.3秒。半成品和成品分别通过自动无人小车,准确按时到达印刷指定和装货门口,确保无差错地转入下道工作程序。

  该工厂成为高新技术包装印刷企业典范,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300多人的工厂产值达到含税(明光)梦见吃饺子近5亿元人民币。

  “仍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公司本可如欧洲企业,实现从印刷到打包所有机器设备的全线自动连接,大幅削减一线人员;但因当时阶段产品过于分散而只能做到部分连接,操作程度暂处于准智能状态。但它为奉贤工厂提供了参考样板”。徐龙平说。

  2017年,龙利得在上海奉贤建立全资子公司奉其奉印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为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内首家智能工厂。整个智能工厂由运营物流智能、操作流程智能、产品转换智能、仓储智能以及客户端办公软件渗透生产流程信息化的商业智能5大类组成。打造了一个“智能设备互联、工业大数据和智能应用”上下互通、整体互联的体系。设计亿的年产值,车间里只需8个人,可大幅节约人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相比传统印刷包装公司一天产出几万个纸盒,如今,龙利得组装的全新生产线生产效率得到了几十倍突飞猛进提升,并且成品率大幅提高。

  如果要选这两年来的行业热词,肯定少不了智能工厂。徐龙平说,现在不论是同行,还是设备供应商都在强调智能工厂,可究竟该如何打造智能工厂,行业绝大多数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强调:“很多同行想参观奉贤工厂,但实际上龙利得智能工厂并不具有可复制性。从我个人的从业经历来说,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家全智能工厂的由来。它绝对不是一拍脑袋,或者是随便安装几台设备就算,我个人认为一家完整的智能工厂要综合考虑四个方面。”

  徐龙平进入纸箱行业近21年,办厂是第19年,这期间一直在这个行业中专注瓦楞工艺水性环保印刷产品,没有改变过。龙利得不管是做市场研发还是产品研发,都是基于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有了,产品结构才能定下来,有了产品结构,才能知道要什么样的设备。他列举就像利乐包一样,它是给蒙牛开发了技术产品、盒型以后,才打造了包装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徐龙平对的这句话推崇备至,他还补充了后半句“也是第一竞争力”。企业经营中也自始至终贯彻执行徐龙平的这一。

  “龙利得一直在做技术,包括瓦楞结构、成型结构,我们从2001年开始接触出口业务,学习、欧洲等其他国家的先进包装,最大限度的探索纸本身的极限,比如防水、防油,耐酸,耐油等特性。”

  “我们是国内为数不多通过美国第三方认证的国内纸箱包装企业。这款产品有多项发明专利在披萨盒上,包括直接接触食品,不论是高温食品或者是超低温食品。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打造安徽和上海的智能工厂,满足一天要出口8个集装箱的产品。”徐龙平透露,征服海外买家,主要是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不是成本,龙利得曾经给客户一个月最多提供了192款新款式设计。

  像这样以技术赢得客户的案例在龙利得更是数不胜数。龙利得现有的多家日化大客户,其中有一家客户,对产品特殊化,款式成型标准高,装箱设备买的是原装机器,可是试机了一年,给它做配套的同行提供的纸箱性能无法满足设备的高速运行,后来找到龙利得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此,这家客户就成了龙利得的粉丝,偶有更替采购负责人,第一站访问的也是龙利得。所以“科技赢得市场,创新改变未来”,徐龙平相信这句话不论是对包装企业还是整个行业都非常精准适用。

  徐龙平认为,打造智能工厂是为企业现有的订单结构服务,不能本末倒置,最终落脚还是要看工厂本身对产品的定位。为什么对包装行业有,是因为大家都在做客户的产品,反而忽视了一个:让客户用我们的产品。龙利得自始至终都在贯彻这条,不能被客户打乱节奏,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才有合适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空间。

  “虽然我们体量不算大,但龙利得的做法很实在,就是赋予产品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你们看苹果手机为什么风靡全球,因为它每一款手机出来,一个型号就是一个技术集成,全世界买它的手机就是用它的技术,而不是仅仅靠业务员推销。”他说。

  众所周知,在市场竞争下,尤其是这两年原材料价格一看涨,仅仅靠价格的恶性竞争最后只会两败俱伤。龙利得的应对之法就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龙利得和客户已经形成了很好的默契,客户只会对纸箱抗压、潮湿程度、持续效果等物理指标进行要求,而像原纸克重,纸箱结构等则根据企业自身技术来调整。

  “我们的产品可以利用更少的原材料达到同等的物理指标。这样一来既降低了我们的生产成本,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户的物流成本。我们只要推出了新产品,客户都很愿意尝试,因为大家都尝到了创新的甜头”徐龙平底气十足的说。

  龙利得拥有几十名名研发人员。“无人工厂”的很多的软件系统都由龙利得自主研发,已获得多件专利授权。硬件方面,龙利得向、意大利、日本以及国内企业购买了自动化流水线、码垛机器人、智能物流系统、印刷机等设备。

  徐龙平回忆,“工厂在规划之初,图纸成型的时候,就聚集了不同设备、不同国家的供应商组成了一个技术团队,以龙利得的技术人员为核心,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求供应商的配合,并要求了每家供应商必须做到一个标准集成。”

  即便如此,在安装和调试阶段,龙利得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资金投入更是高达3亿多元。不论是厂房配套设施、Vocs排放、噪音检测设备一个不落。

  强大的整合能力让这龙利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甚至有的问题不是能用钱解决的。”徐龙平感慨,“我们曾经向日商购买一款模切版块的模具,但对方认为我们不可能用好,售卖。而特殊盒型生产的模切清废打包环节是全程无人化操作,中间不能有一点纸屑残留,国产的模具达不到最佳效果。最终,我们还是靠着自己研发的技术自豪的回应了日本供应商。”

  谈及龙利得未来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徐龙平似乎早已做好打算。他表示,把现有技术做成熟,为市场满负荷服务。届时,龙利得不仅仅是外箱,还会涉及配套的内盒、工艺盒,以及如何将市场现有的内盒胶印成水性印刷等项目。

  “把现有的、不断研发新的技术持续下去,长期为市场提供新的产品,让我们的客户和市场永远看得到龙利得新技术、新产品。”徐龙平的目标始终离不开技术与创新。

  变则通,通则久,唯有变企业才不会淘汰。如何把工业产品成自己品牌的民用产品也是徐龙平一直在摸索的一条道。他表示,公司可以借助包装的踏板向其他领域延伸,目前龙利得品牌的文件盒已在日本超市上柜,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相信不仅的未来,不论是食品领域还是,家居家具领域,都有机会看到龙利得旗下的产品。

  “现阶段只有包装用户了解龙利得,以后要让老百姓知道我们龙利得的品牌,这就是我们的差异化线”,徐龙平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