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业设计> 文章内容

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工程实践及对我国的

※发布时间:2017-9-9 21:30:5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北极星环保网讯:经过近30年的污染场地修复实践,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的修复存在很多不足。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欧美积极绿色可持续修复,全面考查污染场地的修复行为对环境&社会和经济造成的所有影响,从而使修复行为的效益最大化。本文介绍了绿色可持续修复的概念与发展情况、评估指标和方法!并分析了一个从多方面贯彻绿色可持续修复原则的工程实践案例。最后,从加业和的教育培训、构建基于国情的绿色可持续修复评估框架、强化场地前期调查、提高社会利益相关方的参预性等几方面,对我国推进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发展提出。

  虽然污染场地的修复是为了使土壤和地下水免除污染,但修复过程本身时常也消耗大量能源和水资源、使用化学品、排放废弃物、干扰周边居民等等,这些行为都是修复过程自有的环境足迹,从而形成新的环境影响。 如果修复技术的选择、设计和执行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可持续性,修复过程导致的污染可能更甚于需要治理的污染,。 在美国,经过近30年污染场地修复实践,污染场地的管理者和科学工作者认识到必须对修复行为加以控制,污染场地修复需要更新的风险评估标准、监测方法和框架,场地修复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仅关注成本,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需要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 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基于风险的决策方式,进入到现在的全社会关注的绿色可持续修复年代,。 虽然在20世纪80 年代就有人提出可持续性发展, 但在工业和社会生产活动决策中可持续性仍是一个较新的。

  绿色可持续性修复最早是由美国发起的。考虑到传统的修复存在很多不足,2006 年,美国一群修复从业人员聚集在一起对修复产业进行反思后,成立了可持续修复论坛(SURF)。 他们致力于在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同时,将绿色可持续性贯穿修复活动全过程,并获得和机构的认同。绿色可持续性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三重底线的方法, 即只有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得到平衡的修复,才是可持续修复。

  2008年美国EPA将绿色修复定义为全面考虑修复行为造成的各种环境影响,从而减少修复的环境足迹,使环境效益最大化的修复行为,包括6个核心要素:修复系统的能源消耗、废气排放、需水量和对水资源的影响、对土地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修复中的材料消耗和产生的废物、长期的管理行为。 EPA一直积极“绿色修复”,制定了降低污染场地修复环境影响的绿色修复计划,并于2010年提出了超级基金绿色修复战略,设定了绿色修复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包括研发技术导则和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污染场地风险管理全过程绿色化转变策略,开展绿色修复技术示范工程和评估技术研究等。

  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ASTM)2013年发布了绿色修复标准指南“。 这份标准指南描述了一个在修复工程中减少环境足迹的评估和实施流程,这个流程同时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指南中提出使用最佳管理办法(BMP)来综合定量评估修复工程,减少其环境足迹,并描述了识别、评估和体现BMP的步骤,以及什么情况下BMP被认为是适用的。 此外,美国洲际技术与管理委员会定义绿色可持续修复(GSR)为针对场地条件,使用特定的产品、方法、技术和规程,在平衡社会目标、经济影响和纯环境效应的同时减轻受体的环境风险,认为GRS是用于优化场地修复从现场调查到项目竣工各环节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ITRC已为绿色可持续修复提供了多种指导性文件,。

  2007年,英国可持续性修复论坛(Surf-UK)在污染土地实际环境应用组织(CL:AIRE)的下成立。 与美国可持续性修复论坛中的定义不同, Surf-UK将可持续性修复定义为:实施修复技术带来的效果一定要大于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最佳的修复方案应通过环境、社会和经济均衡决策的方式获得,该组织第一次设置了环境、社会和经济指标,并提出如何基于利益相关者和管理机构双赢的原则进行评估。

  在以上组织的下,美国和英国已开展了相当数量的绿色可持续修复实践行动,其他发达国家如、荷兰等也正在研究采用相似的措施。 表1列举了不同机构和研究者提出的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原则。虽然表述不同,可以看出这些绿色可持续修复原则都不再像传统的修复只考虑修复工程自身的时间与经济成本,而是开始考虑到修复行为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综合影响。 绿色可持续修复并非一种新兴的技术,而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发展的修复。Hou等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可持续性修复的崛起代表了修复领域将要发生一个转折性的变革,不久可能会产生这个领域从业者需要遵守的新规范和新标准。但目前在中国还鲜有绿色可持续修复方面的举措。

  环境部5日发布了《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指出,2016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工作。

  推荐: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