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平面设计> 文章内容

当我们的世界失去标准(图

※发布时间:2015-12-27 16:14:4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制图/黄欣

  齐乔正

  《咬文嚼字》编辑部昨日公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今年火爆一时的“然并卵”在第一轮即被淘汰,原因是不符合“十大流行语”的评选原则——即流行、创新、文明三大标准。听闻这一消息,让我简直有种抚掌击节的冲动。

  每年度的“十大流行语”和“十大语文差错”评选,《咬文嚼字》已经做了好几年。在人们对提笔忘字已经见怪不怪、连权威国家通讯社的新闻报道中都能出现错别字的当下,这种“咬文嚼字”的,是难能可贵的。但很可惜,《咬文嚼字》所的“标准”和“规范”,似乎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事实上有关单位哪怕重视一点点,也不会在法院裁决生效的文书中出现“将罪犯薄谷开来死刑缓期而年(应为:二年)执行的刑罚减为无期徒刑”这样的低级差错了。

  几年前采访一位著名作家,他是我所知最早开设个人微博的中年作家之一,跟网友也有很好的互动。我注意到很多网友对他提到过差不多的问题:我觉得自己很会写,我的好几个段子被点赞,那我是不是也能入这行?采访当天我就问他,有没有觉得现在“很会写”的人挺多的,从而有一种“危机感”?他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微博有140个字的,能把140个字的短文写得很好看或者很好玩,大概20%的人都能做到。但如果能把1400个字写得很好看或者很好玩,可能只有2%的人能做到。到14000个字以及更多字数,还能写得言之有物甚至文采斐然的,其实只有0.2%的人能做到,0.2%这个数字,大概就是能靠文字吃饭的人群的比例,最终真正成为作家的,肯定不到0.02%。也正因为如此,他告诉我他从不回答“能不能入这行”的问题,“如果认为段子就是写作的标准,那我真没什么可说的了”。

  我觉得这是一位而成熟的专业人士的自信——我所从事的专业是有“标准”、有“规范”的;“很会写”的网友貌似很多,但他们取代不了我;我相信大浪淘沙的力量,而我不会,自高自大,或是自怨自艾。

  我和我的同行,也属于这位作家所谓的0.2%靠文字吃饭的人群。最近一两年,随着网络曝料以及我们采用网络曝料进一步采访内容的增多,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挑衅”:现在是不是到了“人人皆记者”的时代?你们这行有专业门槛吗?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每个人都可以报新闻,那你们存在的意义是?

  这样被问的次数多了,很容易造成一种“人人都可以当记者”的。但如果我们注意到即使是同一个现场的报道也有好看与不好看之分,如果我们愿意长期追着一些号而断然摒弃了另外一些,如果我们已经在质疑“标题党”的动机和真实性时,那我们就必须承认:这一行,也还是有好有坏有“标准”的。

  前几日有小记者团来参观,在评判什么是好新闻时孩子们这样回答,“好玩”。好玩的就是好新闻,可悲的是孩子眼里的标准界里其实并没有那么格格不入。因为现实生活中,太多场合太多时候这样的标准在被人为模糊中——做广告的被称为从业者、电视主播被冠以新闻斗士、网上贴贴各种版面赫然就成了大V……

  网络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它确实打破了很多壁垒分明的局限,让很多工作变得看似容易,从而让很多非专业人士显得“很有才”——你上传了几段视频,已经敢自称民间导演了;你会使用光影魔术手,已经敢接平面设计师的活儿了;会开车也有车就敢上接单做生意……前不久阿里影业副总裁提出“不会再请专业编剧”、“挑几个人写故事”为什么不招人待见?因为他完全忽视了专业“标准”的存在。现成的就是,《芈月传》在之前比《甄嬛》当年的声势浩大得多,结果却高开低走,其中被骂得最厉害的就是《芈月传》的编剧之弱,再强大的资本也解救不了。

  金庸在《神雕侠侣》结尾处,安排了一个很有趣的情节:郭靖、杨过等人来到华山之巅相聚,发现还有一批人也在搞“华山论剑”。“只见人群中跃出六人,分作三对,各展兵刃,动起手来。数招一过,黄药师、周伯通等无不哑然失笑,连一灯大师如此庄严慈祥的人物,也忍不住莞尔。又过片刻,黄药师、周伯通、杨过、黄蓉等或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原来动手的这六人武功平庸之极,连与武氏兄弟、郭家姊妹相比,也是远远不及,瞧来不过是江湖上的一批妄人,不知从那里听到‘华山论剑’四字,居然也来附庸风雅”——但对这六人来说,这已经是他们眼中“华山论剑”的最高标准了。

  所以,做得好还是不好,这点其实并不,做不好可以学。但如果有相当数量的人就此被裹挟,连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标准都混淆掉,那才真。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