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平面设计> 文章内容

对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0-5-29 15:54:4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世界末日最新消息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下,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普遍设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积极创学模式,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突显出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文章在简要阐述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措施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式。一方面深化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现状的认识;另一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和对策,指导高校更好地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形势。”2015年10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要确定应用型定位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由此为高校设置了“创新创业”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两大目标,艺术设计类专业具有明显的实操性、应用性特征,由此也普遍立足于以上两大目标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最直接的手段便是增加实操类课程,激发学生实操意识,增强学生实操能力,从而在实习、就业过程中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当前,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所增加的实操类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一类是加入一些适应当前数字办公、信息的设计软件课程,诸如平面设计专业的Photoshop,llustrator,coreldraw,艺术设计专业的Auto CAD,3D MAX,CoreIDRAW,Painter,llutrator,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Photoshop,Freehand,Illustrator,CorelDraw,Flash,AutoCAD,HTML。培养学生掌握更先进、更高效的设计手段,增强学生软件应用、设计操作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一线工作条件。第二类是在常规课程中增加了实操训练的课时量,并新开设了一些专门性的实践教学、项目教学之类的课程,诸如平面设计专业增加了商业艺术设计实训课、广告艺术设计实训课等,艺术设计专业增加了3D MAX建筑效果表现实训课、建筑效果图综合设计实训课、室内效果图设计实训课等。艺术设计类专业通过这些应用型、实操性课程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公司和企业一方面具有实际业务项目、工作;另一方面拥有大量一线工作的教学人才,其本身也具有人才招聘的需求。这由此在客观上决定了公司和企业拥有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能力和动机。因此,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有关工作情况》中提出:“部分高校要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基本上所有高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都将“校企合作”作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抓手,与对口公司、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一是作为学生实习、实训,前往公司、企业从事相关的实习实训活动;二是要求公司、企业内优秀员工前往学校开展、、论坛活动,指导艺术设计类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甚至是直接承担相关的课程;三是在更高层面,与公司、企业联合开展定向人才培养活动,培养适应公司、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这由此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借此也充分实现了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地方产业升级的基本目标。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双重政策激励下,各类学科竞赛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这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同时也能够直观地展现高校的育人质量。因此,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也普遍在教学模式中加入了竞赛宣传、竞赛指导之类的教学内容,借此创新授课方式,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专业实践的机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平面设计专业参与的专业竞赛活动包括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白金创业国际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青年文创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金犊等,而参加的创新创业活动包括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还有大量地方性、平台性的竞赛活动。由此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操机会,也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另一重要推手。

  教学模式是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适应新的政策要求、社会的必然选择,然而如何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终极目标,则是其始终关注的一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前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既有利于学生就业,也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是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大趋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此类专业就可以弱化甚至是抛弃理论性课程和知识,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是支撑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专业实操活动的前提,是拓展学生职业生涯的基础。当前,部分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一刀切”、急功近利的问题,为了增加实践类课程、实操性内容,而削减理论教学内容,甚至直接取消了部分理论课程,诸如部分高校平面设计专业不再开设中国美术史、平面设计基础理论、优秀视觉作品赏析之类的课程。这造成整个课程体系重实践、轻理论,学生看似掌握了丰富的实操技能,实则缺乏优秀专业素养与核心创新素质。

  多数公司和企业有能力也有责任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当前,我国部门制定出一系列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高等院校也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活动。然而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来说,部分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活动存在明显的追求形式、装点门面的问题,仅仅追求校企合作的数量、合作企业的知名度,将此作为评估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实际上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校企合作活动,或者是能否保住相关活动的质量,则值得怀疑。一些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签订了一系列校企合作协议,然而却束之高阁;一些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也安排学生进入公司、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活动,邀请公司人员进入学校进行、教学,但却缺乏对活动质量的监督,造成相关活动流于形式,不仅失去其应有价值,甚至还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参加竞赛”和“鼓励创业”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辅助手段,但不能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内容。当前,部分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了突显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法和,一方面要求教师和学生以参与学科竞赛为核心目标,甚至正常的教学秩序,鼓励教师和学生利用专业理论课、实践课的时间,参与层出不穷的竞赛,通过“获”来证明应用型人才教学,导致学生看似丰硕,实则专业基础、理论差。另一方面,部分艺术设计类专业过度学生创新创业,甚至为学生提供了旷课、缺课的“借口”,造成部分学生无心上课,轻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而花费大量的时间从事一些所谓的创新创业活动,四年下来可以拿到一纸文凭,但没有任何的专业知识。这是当前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所催生的又一乱象。

  当前,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正确把握住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主体方向,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活动,但同时也需要适时地剖析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完善措施。据此,文章提出了以下几方面。

  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之所以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问题,直接因素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根本原因则在于理论内容冗长、教学过程枯燥、学习效率低,导致部分理论课教学流于形式,从而在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学背景下,被削减内容甚至是被取消课程。基于此,文章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应进一步提高理论教学的精炼性与实效性,即一方面要重点提炼理论课内容,安排与专业课、学生能力素质相关的最精炼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创学方式,引入案例分析内容,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和分析资料,将理论知识融入实操教学之中等,提高理论教学的趣味性,展现理论知识指导专业实践的优势,从而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率。

  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普遍开展校企合作活动,但此项工作却很难扎实推进,很多合作人才培养方式流于形式,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基于此,文章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还应要求学院、教研室制定详细的校企合作工作监督与评估机制,首先根据合作协议,仔细分析艺术设计类专业与合作单位是否严格开展了合作教学、合作育人工作,避免将校企合作协议束之高阁的问题;其次是在学生外出实习实训、邀请专家进校、聘请行业人员从事教学工作过程中加强监督和评估,了解学生实习实训方式与效果情况,提前分析专家主题与内容的实效性,观察行业人员教学内容与效果等,从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处理。

  “参加竞赛”和“鼓励创业”是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项人才培养手段,但目前之所以存在频繁竞赛与创业影响正常教学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对专业竞赛、创业训练的详细规划和说明。这造成竞赛与创新活动良莠不齐,进而影响到正常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要进一步细化专业竞赛与创业训练方案。首先,艺术设计类专业要选择含金量高、契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竞赛活动,并详细教师可以利用实践类、实训类课程教学时间,指导学生竞赛,但不能影响正常教学活动,提倡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竞赛。其次,艺术设计类专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或者是直接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不能旷课、逃课、请假参与这些活动,在校期间的主体任务还是要顺利完成学业。

  总体来说,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政策制度和社会的刺激下,普遍设置了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据此普遍增加实操类课程,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活动,形成教学与竞赛互促机制,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提出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提高理论教学精炼性与实效性,注重校企合作工作监督与评估,细化专业竞赛与创业训练方案,由此完善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其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价值。

  [1]杨扬:《浅析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科技资讯》2019年第5期,第128-130页。

  [2]潘涵:《艺术设计类“专业考察”课程教学的四个维度》,《美术大观》2019年第2期,第146-147页。

  [3]陈俊:《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第1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