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摄影> 文章内容

姜福祥摄影作品展将在19日于图书馆开展

※发布时间:2018-1-13 16:44: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由中国图片社、图书馆、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不忘初心讲好中国故事——姜福祥摄影作品展”将11月19日于图书馆举行。150多幅摄影作品,12个摄影专题,这不是一个一般意义的个人展览,这些摄影作品,具体而生动地展现着各族人民身边动人的故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真诚地诉说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

  姜福祥的摄影作品文份非常明确,就是中国的文化、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文化,带着强烈的文化感和文化标志,完成一个摄影家的任务。

  此次展出的12个摄影专题是姜福祥近20年拍摄的40多个选题中的一部分,12个摄影专题包括《成吉思汗的》《惊世女书》《大美客家》《渔雁部落》《鱼皮部落》《鹰猎部落》《布朗族部落》《关东腊月》《中国贝类第一村》《废弃的钢工厂》《俄罗斯在中国》等,涉猎到广东、湖南、云南、、、、辽宁等省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这些摄影专题里,我们不难看出摄影家一直在寻找,只有文化能表达的东西他都在寻找,用心用情在记录文化历程和文化心灵。比如,此次展出的《惊世女书》这个专题,讲述的是女书文化,湖南江永女书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女人文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化石”,对研究人类文字和文明的起源、女性文化和民族的起源以及文明的发展历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江永女书”以“最具性别特征的文字”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摄影家自2013年开始,多次深入到湖南江永地区拍摄,自觉地担当起中国女书文化抢救的责任,姜福祥是至今中国完整拍摄女书文化的摄影家。此次展出的30余幅作品是摄影家从几百幅作品中精选出的。

  透过姜福祥的摄影作品,我们清晰地看到,他正执著地朝前走,艺术之道至大至精、至甚至微,足以倾注一个人毕生的时间与精力,没有虔诚执著的热情、的天性,大智大勇的胆识是很难跨入这个艺术的的。多年来,姜福祥一直在生活的时间海洋里,寻找可以称作文化、中国灵的故事,在寻找文化的归属感和文份。从他拍摄的《鱼皮部落》《鹰猎部落》《布朗族部落》《关东腊月》等40多个摄影专题即可看出这样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自觉。

  近20年的时间,姜福祥在国内外奔走,拍了很多国内的摄影专题后,他开始关注国际化的选题。比如,《成吉思汗的》专题摄影就是一个国际化的选题,他在2002年就开始关注《成吉思汗的》这一选题进行文化思考,思考如何对蒙古族做一次史诗性的报道,查阅国内外研究书籍、各地县史县志,并托朋友看到了秘不示人的成氏家谱。他发现国际上对蒙古族历史研究最为深入的就是成吉思汗,按照美国一个基因研究机构的分析,全球的成氏至少有1600万人。

  有专家曾提出主观摄影艺术化是未来摄影的方向。他勇于挑战这一课,他是国内主观摄影第一人。

  《成吉思汗的》是一个能表现摄影家思考的文化判断主题。他着手拍摄一部宏大而的选题《成吉思汗的》,这一拍就是15年。

  作品中传承千年的蒙古包、整齐现代的别墅群,牧羊挤奶的牧民、参业经营饭店的年轻人,热血沸腾的摔跤节、祭祀成吉思汗850年诞辰的10万人,都被姜福祥收进镜头中。展览上,人们可以看到,在蒙古族发祥地额尔古纳河畔,数十名蒙古族人站在姜福祥的布景前。夜空辽远,神情肃穆,满是历史庄严感。幕布前是成吉思汗的子女,幕布后的世界则属于他们的英雄祖先。这一主观摄影,令人惊叹!

  2009年,评论家专门在摄影世界上发表题为“从《成吉思汗的》看主观摄影”文章,评论姜福祥的主观摄影。2010年《成吉思汗的》获第三届金像金,《环球时报》等对他的《成吉思汗的》《鱼皮部落》等系列专题摄影进行全面刊发,向国际宣传。在展览现场,谈到《成吉思汗的》时,姜福祥对记者说,15年来,按照原计划《成吉思汗的》在国内的拍摄基本结束,国外的拍摄,已经赴俄罗斯拍摄三次,后续还要到欧洲其他国家拍摄。这个题材可拍的东西太多,涉及到国内外,也许他这一生都不可能拍完。

  品读他的摄影作品,能在他的摄影中感受到一种潜在的诗情画意和文化感。那里藏着气质、含着品味、映着意象间的东方神韵,这些显然是来自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

  此次展出的《渔雁部落》讲述的是渔雁文化,盘锦大洼县二界沟的“渔雁文化”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盘锦的二界沟,南邻渤海、北依滩涂,是辽河入海之处。千百年前,中原打鱼人沿着海陆不同线,春季徙来、秋末迁走。他们追逐洄游的鱼虾,像大雁一样往复,故称之渔雁文化。这种文化形态在我国及世界各地都已绝迹,唯独此处还保留的比较完整。拍摄前,姜福祥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到当地后又见到了渔雁文化传承人刘则亭。古渔雁没有文字记载,都是口碑相传的故事,老人整理了上千个故事和实物。听故事,看实物,到镇子里鱼户家走访、侃大山,姜福祥灵感迸发,构思逐渐成型。怎么追溯历史,怎么表现当下,哪些用文字反映,哪些用图片展示,都要一一想到。这一拍就是两年多。建造木船、休渔待业、开海捕捞、年节祭祀、海产品加工,他用镜头记录下当代渔雁人生活作业的完整过程。

  拍完这组摄影后,姜福祥编成了图片故事。2007年,法国伽玛图片社艺术总监来到辽宁,发现了这组照片,赞不绝口,挑出50多张图片带走了在国外的上发表。后来,姜福祥成为法国伽玛图片社签约摄影师,国外一些开始刊登他的摄影作品。

  接着,姜福祥又拍摄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如《鱼皮部落》《鹰猎部落》《惊世女书》等。谈到为何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关注,姜福祥说,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们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又是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状况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所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刻不容缓。作为一个摄影人,有责任、有义务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笔中华民族文化财富。

  摄影对一个人的常严厉的,严厉到将看到的东西在一秒钟内,瞬间就要把所有的知识集中起来、调动起来,进行一个文化判断。姜福祥有这个判断能力,所以他的作品与众不同,文化感很强。此次展出的12个摄影专题都能看出这样的文化感。摄影能让他充实、快乐和满足,更能让他体会到生命的,他不计虚名、不作秀、不炒作,但其作品仍然在国内外获。如今,姜福祥是2007年加入法国GAMMA新闻图片社成为职业摄影师。中国图片社签约特聘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摄影家协会理事。

  有很多人要给他写文章,都被他一一,姜福祥说,摄影家急于炒作那是对自己不信任的表现,人们最终记住你的作品就行了,忘记摄影家的名字是最好的,这说明的你的作品本身深入。低调为人并不代表懦弱而是一种情怀,一种包容,一种无争的境界。所以我们渐渐读懂了他摄影作品中的温润和唯美。此展是姜福祥第一次将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展出,站在展览大厅,看到自己用心血用汗水拍摄作品,他知道自己的文份是什么。当有人让他评价他的作品时,他回答。他无法评价,面对这些已经倾注他无数心血、汗水乃至生命的作品,好坏只能留给别人评价。

  姜福祥是一个用生命摄影的人,因摄影他掉进山谷,滚进流沙河。有人说,他是一个为摄影着魔的人,他认可。他始终。一个人做一件事达到的程度,才能成功。为了这份,他17年不曾在家过春节,背着摄影包,行走在田间地头、林海雪原、山川平原······进行文化苦旅。其中不只是艰辛,还有喜悦、忧伤和兴奋。

  摄影人都知道,摄影是一条非常艰辛的,可姜福祥一脚踏进来,他再也出不来了,且越走越远,直到今天,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摄影,读书是,生活也是。姜福祥说,他的脚步不会停止,他的足迹不会停止,依然去寻找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文化,记录文化历程和文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