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环艺设计> 文章内容

李光皓:重构松花江滨江区生态性场所

※发布时间:2019-7-11 21:20:1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世界上大部分重要的城市都是“因水而生,依水而兴”的,例如纽约、伦敦、上海,其中滨水区又是整个城市的核心区域。对于松花江流域城市而言,近年对滨江区的开发速度明显加快,如滨江增加多处市民公园,其它沿江城市也在滨江区升级,但在这过程中,改善城市形象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如生态性、场所性不足等问题。

  世界上大部分重要的城市都是“因水而生,依水而兴”的,例如纽约、伦敦、上海,其中滨水区又是整个城市的核心区域。对于松花江流域城市而言,近年对滨江区的开发速度明显加快,如滨江增加多处市民公园,其它沿江城市也在滨江区升级,但在这过程中,改善城市形象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如生态性、场所性不足等问题。所以,对于松花江流域整体来说,特别是在国家实施河长制的大背景下,滨区的发展策略是什么?滨江区如何有效引导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如何体现滨江区的生态性和场所性? 这些问题都是决策部门和市民关切的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访问了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寒地生态城市建筑学者李光皓。李光皓承担多项寒地城市建筑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科学研究基金,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以及多项设城市建筑计获奖,他出版的专著《松花江流域典型城市滨江区域开发研究》,对流域城市滨江区有着深入的研究。

  对于松花江流域城市如何开发滨江区,在整体流域生态系统内保持互补性,同时又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李光皓说:“松花江流域城市作为“以江为轴”起来的、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北方滨水城市,其滨江场所“认同”的特征非常明显, 即自然山水的生态特征与滨江历史人文特征。人---滨江生态---城市三者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场所的认同而形成的,并且因为认同而有归属感。 这样,市民可以区分出此地与彼地的不同,形成了人------城市三者互动的重要纽带”。

  对于具体的策略李光皓表示:“应该从营造寒地滨江氛围、重拾地域文化记忆、重建市民邻里空间三个方面对城市滨江空间的生态性场所进行建构”。具体策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寒地特色滨江氛围的营造。梳理水体、植被、生态岛、冰雪、沙滩等滨江区域的重要生态特征,对于的太阳岛、的柳树岛这些大型生态斑块,通过绿色生态技术的介入,使其更好的融入滨江区域的体系中,达到流域生态基质与滨江人工共生。同时,对滨江区的历史街区进行渐进式更新。松花江城市滨江区历史上都是重要的生活、交通、商业、工业的聚集地。如极具特色的道外滨江历史街区,历史上就是市民聚居的区域,有着丰富的城市空间肌理和多样的滨江民俗传统。 但是,由于“城市新区”的快速发展,这些历史街区逐渐变成“破败”的代名词,整体滨江区域较差,居住主体混杂。所以对滨江建筑立面的整治、滨江街区肌理梳理、增加街区生态绿化要素,强调对于历史街区内的重要历史景观的重构,用现代的设计语言使滨江区实现历史的“场景化”再现是目前亟待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于滨江历史工业区而言,重点利用工业设施重构工业景观,将某些废弃工业设施拆除、重新组合成雕塑、座椅、牌等城市家具景观,体现城市滨江区的工业历史文脉与记忆,形成具有后工业景观特色的滨江区域。

  第二,重拾地域文化记忆。沿江公园内现存斯大林餐厅、江畔餐厅、铁江上俱乐部、市青年宫等一批省市一级新艺术、新古典主义建筑, 这些建筑有极高的文化开发价值。但目前这些建筑基本处在半闲置状态,与整个滨江文化氛围相。 所以在滨江区更新的过程中应对它们进行建筑修缮,进行功能性转换,如咖啡、展览、博物馆等地域特色文化设施,使它们成为市民性滨江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滨市民来说,滨江水域休闲文化是重要的活动之一,源于中东铁修建, 俄、日等外来文化,人们把节假日在松花江边乘凉、嬉水、野餐等水域休闲活动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继承下来。 其后,随着水域休闲文化内容的丰富, 又出现了之夏音乐会、 冰雪节、啤酒节、滨江马拉松等在国内有影响的滨江休闲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应该很好继承并发扬,形成城市名片。而对滨江区来说,同样有着深厚的船运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码头文化景观, 这在北方内陆寒地城市中是很少见的。如最原始的码头、第一个灯塔、第一段铁轨、第一个船坞等,这些都构成市民认识滨江历史的强有力的媒介,它们应该成为未来滨江区域发展中重要的文化意义,通过复原、赋予其新的功能,塑造滨江空间的历史场所感,传承船运码头文化,建立市民的地域归属感。

  第三,重建市民邻里空间。当前许多“成功的滨江区”往往停留在超大规模、时髦的形式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等层面上,致使滨江区的“形象工程”四处泛滥。 由此带来滨江区日益远离市民的滨江日常生活,滨江“日常生活空间”则面临解体和。而事实上,滨江区域的健康发展与“滨江邻里”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 一个有组织、有滨江生活氛围、充满市民性的“滨江邻里”能够促发滨江区域形成“市民化” 的空间交往氛围。 所以,建立小规模的“围合式”的滨江空间结构有助于滨江住区与城市的融合,通过建筑界面的适当围合来形成具有一定领域感的生活氛围,使街坊内部成为具有一定私密性的“半公共领域”,有助于促进居民的邻里认同感和邻里交往的发生。同时还设置集通行、观景、休闲散步和邻里交往等生活内容于一体的线性滨江生活空间,强化日常生活气息,相对集中、线性地设置于不同“邻里单元”之间的街道空间中。

  对于这种新策略的意义,李光皓表示:“对于滨江城市来说,滨江区是其重要的城市窗口,是形成城市鲜明地域特色的重要场所。这种新的策略框架能促进滨江区的复兴,改善滨江区域的功能结构,保持并发展原有滨江区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发挥滨江区域的社会效用,强化滨江区域的人文,为松花江流域城市滨江区的地域特色继承与发扬提供可借鉴的新思”。大千世界的怪事

  财成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