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包装设计> 文章内容

毕业两三年的人如何快速实现薪资翻倍增长?

※发布时间:2018-10-28 11:41:0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最简单的记法,事情的本质就是它的原因,原因的原因,原因的原因的原因。面对任何问题,当你层层往后推,打破砂锅问到底,就会有奇效。

  比如在职场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问题,就是和的关系不知道如何处理。那是因为没有彻底理解上下级关系背后的本质原因。

  我们不妨想想,为什么会有上下级存在?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工作任务量太大,一个人做不过来,所以需要一个团队。有了团队,就要有领导,否则大家都是平等的,谁做什么,做多做少,都没有规矩。

  再往下继续想,既然有了领导,那么领导和其他人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仅仅是命令与服从吗?如果一个领导没有下属支持,他就是光杆司令,工作任务能完成吗?另外一边,如果一个下属没有领导的,他能正确高效地完成任务吗?

  这时其实可以看出来,上级和下属实际上是一种互相利用,又彼此成就的关系,这就是上下级关系的本质。正是因为这一点的存在,才让这个关系能够牢不可破。处理不好上下级关系,正是因为你和你的领导既不能互相利用,也不能互相成就,这时你就要去找具体事例来反思了。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到最 核心的利益相关方。即,这个事情做好了对谁最有利,做不好谁受损失最大。

  还是刚才的例子,上下级关系中的 核心利益方实际上是老板,而不是你自己。因为这个关系处理好了,你想办法让老板坐稳,顺利晋升,他才能带着你一起晋升。否则脱离了老板,你做事再怎么厉害,也很难被更上一级的人看见。可是如果你做事情让你老板蒙羞或者难堪,即使你再厉害,你都会被压着。

  这就是许多人觉得自己不得志或者怀才不遇的原因。假设你真的有才,但不知道如何与老板相处,不知道如何展现自己的才能,或者胡乱展现自己的才能,或者得意忘形,又或者让老板难堪等等,这都是致命伤。

  你要让自己的才能,帮助老板完成他的工作任务,让他得到晋升或嘉,你才能顺理成章地升职加薪。即使你后来不跟这个老板了,你的这个做法其他做老板的也会看得见,也会喜欢你。

  想要化繁为简,首先就要明确最根本的那个目标是什么。我拿市场营销行业来举例,比如你做一个品牌方案,根本目标就只能有一个。到底是建立品牌知名度,还是促销买产品,还是改变品牌形象?这一点要想清楚。很多时候我们总想大而全,但问题是一旦大而全,就会被过多的信息所干扰,不能专注做一件事情,实际上是得不偿失。

  当你找到了根本目标,比如说是改变品牌形象,那么就要接下来分析和这个目标最直接相关的因素有哪些。比如说,现在你的品牌形象是怎样的,是不是过时了,消费者怎么看你的品牌,你的竞争对手和你的品牌形象有什么区别。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品牌形象建立的因素。

  而其他没有直接关联的因素,比如产品销售渠道,比如你的物流系统,这些因素就可以暂时不要去看。这个过程中,最难的其实是作出取舍。把那些不相关的东西删除,把重复的东西合并同类项,把最重要的东西精简出来。最后你应该得到一张层次分明的任务清单。

  当我们定下了目标,找到了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关因素,最后就要根据目标来反推达到的径。比如这时我们要改变品牌形象,找到影响品牌形象的因素有市场,产品包装设计,竞争对手这,那么就要分别根据这些问题制定相对应的解决策略。这时就有径摆在我们面前,每条径再去逐一分析,最后再整合起来,就完成了一套精炼的品牌建设方案。

  很多时候我们沟通的信息是带有情绪属性的。比如“这个设计稿要重新做”,任何设计师听到都不会开心。再比如,“今天要加班把这个项目修改完毕”,这个消息如果在即将下班的时候和对方讲,显然是要被人暴打一顿的。

  所以在沟通信息之前,最好了解你的沟通对象情绪是怎样的,然后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所去沟通。这里有个反差情绪沟通法,当你要告知一个人不好的信息时,选择他心情好的时候去说;当你要告知一个让人高兴的信息时,在他郁闷的时候说会有奇效;当你要说一个麻烦对方的信息时,尽量在他空闲的时候说。

  沟通之前,最好能一句话说明你这次沟通的目的是要干什么。只是简单的信息告知,还是需要对方接下来采取行动,抑或是纯粹聊天而已。这些都要说清楚,因为这样对方在脑海里才会提前进行一个情景判定,将大脑思考的模式调整为符合你沟通目的的思考模式,这样就能够提高沟通效率。

  在沟通之前,一定要了解对方对信息的接收阶段在哪里。如果是第一次沟通,对方对任何背景一无所知时,那就需要详细说明;如果对方已经不是第一次听你讲,而是前面已经和你沟通过多次,这时就要挑重点和新鲜的信息来说;如果对方已经完全掌握了你要说的事情,那就没有必要再说一遍,而是直接进入讨论阶段,得出结论。

  按照这个逻辑顺序去讲,比如:这是一个项目修改意见的沟通(what)。基于上次的会议,接下来希望项目组在A,B,C,D这四个地方有这些修改(who&how)。最后,希望能够在下周五下班前完成全部修改,中间有任何问题我们可以随时沟通(how)。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工作邮件沟通模式。

  我自己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可以介绍给大家,比如虎嗅,36kr, 品玩,数英网。因为我是做互联网和广告相关行业的,平时就会看这些网站和 微信号的文章。

  知识接受渠道其实在精不再多,渠道越多实际上知识的重复率也会越高。宁愿找到3-4个质量高的渠道,也好过你去看10几20个质量一般的渠道。这些平台都是我经过千挑万选最后选出来的,想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接受效率,首先你也要学会筛选渠道。

  再比如,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述跳槽的时候如何谈薪资。那么对于薪资的信息你就要有一个了解。怎么去找呢?你去搜索一些知名猎头公司的网站,它们都会有一个叫薪资指南或薪资的东西。比较有名的有kelly service, hudson等等。你去 下载一个来看看,就能知道你所在的行业,你这个工作年限和岗位,薪资范围从高到低有多少。

  这样你再去和人家谈判,心理就有一个底。特别是对于刚毕业的朋友,越早了解这些信息,其实是能够帮你越早制定好未来的职业发展径的。

  比如你看到一个岗位的薪资,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高,反而增长很少,那么这个岗位的工作前景就不会太好。反之,你看到一个岗位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薪资增长是跨越式的,那么这就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工作。

  我自己平时电脑里会有一个收藏夹,里面分门别类把我认为有用的知识,好的案例都进行了归纳整理。比如我按照信息属性分类,有广告案例,互联网新闻,数据报告等等。然后每个大文件夹下面再细分不同的行业种类,例如母婴,汽车,快消,奢侈品等等。

  这样就能建立起自己的一个知识库,每当发现有好的文章,就可以随手把它们丢进自己的知识库里去。久而久之,这就是你的个人知识财产。

  我们吸收知识多了之后,很容易对理论模型着迷。但其实你如果仔细研究,许多模型本质上面部痣的位置与命运都在讲一个东西。比如我最开始做品牌咨询的时候,学过差不多10种模型,但后来我发现,所有的模型无外乎都在研究4个东西:行业趋势,竞品发展,消费者洞察,本公司优劣势。不同的模型只是换了个说法,或者图案从方的变成圆的而已,本质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这个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本质很单一,所以不要被外在的形式主义所,千万不要做理论派,而是学会将简单的原理运用在生活工作的各个复杂方面,通过实践来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这一点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句话叫书应该越读越薄,理论知识学了一大堆,完全掌握了本质之后其实都是可以进行压缩和删减的。这就像武侠小说里说的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能够见招拆招。这是一种。

  你必须知道,这个行业里,做出来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真正算好的,什么样的东西虽然周围人都但你依然觉得烂的,假大空的。不要盲目,而是自己心里有一套标准,标准越高,你自己的能力提升也会越高。你如果把烂的东西也当作好的,那你永远就只能做烂的东西。

  比如我做广告的时候,看过许多家公司做过的作品案例,看多了以后心里就会有一杆秤,知道好坏优劣的标准在哪里。像广告行业里标杆的品牌NIKE,它的广告被做得好,这就是一个标准在那里。而我见过做得牛逼的作品是怎么样的,那么自然一眼就能判断出烂的东西是怎样的。对于各位也是一样,无论你是哪个行业的,都要多去看看这个行业其他人做的东西是怎样的,看得多了,见识广了,自然你的标准就高了,就不是井底之蛙了。

  学知识不能当作看故事。你要学会从知识中总结出自己的方论,这一点是区别高效学习和阅读式学习的重要标准。比如你看到许多文章都在讲微信,微博, 今日头条的区别和联系,那么你自己有没有总结出一个对比表,来对比这三个平台各自的不同和优劣势?

  学习,一定不要做被动式的阅读学习。别人告诉你是什么,你就以为是什么。带着七分虔诚,三分质疑的态度去面对任何新知识,这样才能不断启迪思考,成为一个的人。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